HI~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!
數百千克的鋼柱傾倒砸在人身上,光是想想就覺得很疼,而這在現實中就真的發生了。因為柱子突如其來的倒下了,導致電焊工被打中,7根肋骨骨折。我國湖南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使用3D打印技術來確認骨折的部位、明朗化手術切口,最終成功完成手術。這家醫院的專家表示,按照當前全球文獻查新顯示,并沒有將3D打印技術用在肋骨骨折手術的案例。
數百公斤鋼柱打中電焊工
25歲的潘勇(化名)是江西豐縣人,在岳陽汨羅一處建筑工地從事電焊工作。在焊接一根高約五六米、半米粗、重達數百公斤的鋼柱的時候,柱子突然傾倒,打中他的右側胸部。“很痛,好在沒有砸到頭,不然腦漿都會被砸出來。”
潘勇說起來還有些后怕。隨即,工友將他送往當地醫院,并于9日晚7時許轉往湖南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病房。
檢查發現,潘勇第2-8根多根多處肋骨骨折,其中第4肋骨斷成5截,還有雙肺挫傷、右側血氣胸,這些讓他不敢大口呼吸,更不敢咳嗽。由于潘勇偏胖,皮下脂肪厚,加上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導致胸壁軟化及背部肩胛骨遮擋,很難從體表準確觸及具體骨折部位,這給精確確定肋骨骨折部位和手術切口設計帶來一定困難。
醫生對著3D模型手術
為了更精確地定位骨折和盡量減少切口的創傷,經過多科專家會診討論,決定利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打印出胸廓骨骼及肋骨骨折與肩胛骨的3D模型。
首先讓患者做一個胸部CT掃描,然后將獲得的數據導入專門軟件,再用3D打印機等比例縮放,用光敏樹脂材料打印出肋骨骨折與肩胛骨模型。由醫生對著實體骨折模型進行手術設計,以利于手術方案的設計和骨頭內固定位置的確定。手術中,醫生首先根據3D模型實時確認骨折斷端的位置,然后為潘勇施行了胸腔鏡探查+開放性肋骨骨折內固定+右肺修補手術。
由于采用了3D打印技術,使得手術更精準,創傷更小,過去需要3小時才能完成的手術縮短為2小時,麻醉時間和出血量都減少,降低了患者肋骨固定器感染的可能性。現在潘勇順利康復出院。
(來自OFweek3D打印網)
相關推薦
全部評論 0
暫無評論